治沙植物介绍:黑沙蒿(青海小泊湖植物调查)
作者:四川农业大学园艺系 魏磊
编辑:中国农业大学 房志达
黑沙蒿是青海小泊湖保护站南加老师发现的一种治沙效果很好的植物,但是此前一直不清楚它叫什么名字;2016年暑假,四川农业大学的几名同学来到小泊湖保护站对小泊湖的植物进行了深度调查,得知它学名为黑沙蒿。
本资料共分为植物情况,植物特征,生态学价值等三个方面共六部分进行简单的描述。但由于我们对于黑沙蒿生态研究文献较少(大部分是关于黑沙蒿内的化学分子成分的),且均位于低海拔区域、同时在高原地区发现黑沙蒿分布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有些地方难免会有错误,望谅解=w=。
——四川农业大学 魏磊
一、基本信息:
菊科植物黑沙蒿,又名沙蒿(俗称,但沙蒿不等于黑沙蒿),鄂尔多斯蒿(辽宁、内蒙古,中国模式标本采集地),油蒿,籽蒿(内蒙古),哈拉一沙巴嘎(蒙语名)。据中国林牧业局调查,其在西北和内蒙古西部地区面积达37500万亩。
黑沙蒿根系粗长,茎木质,分枝多而长,耐沙压埋;果壁上含胶质物,遇水吸湿膨胀可胶住土壤并能促进种子发芽,为良好的固沙植物之一。茎、枝作固沙的沙障或编筐用。全株、种子入药,可祛风除湿、解毒消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感冒头痛、咽喉肿痛、痈肿疮疖。在内蒙牧区作牲畜饲料,但是由于它含有挥发性物质,气味浓并有苦味,适口性不佳,除骆驼外,其它家畜一般不食,但在饲草缺乏时,如早春,山羊、绵羊也会部分采食。
从现代医学研究所得出的药理活性而言,黑沙蒿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抗氧化活性,可防止生成过氧化脂质,预防治疗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再者其具有降胆固醇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黑沙蒿还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进行降糖制剂的开发;黑沙蒿根、茎、叶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黑沙蒿营养枝,一般都为当年生,茎呈现紫色。这类枝条一年可以生长近50cm。
黑沙蒿的多年生枝条。营养枝越过冬天后就会对外呈现出黑褐色(植物学解释原因是次生结构开始发育。)到了此时,黑沙蒿群落基本构建完成。
死亡的黑沙蒿
二、主要分布区域
原产于内蒙古、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现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中部、西部)及新疆(东部、北部)也有引种。
多分布于海拔1 500米以下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流动与半流动沙丘或固定沙丘上,也生长在干草原与干旱的坡地上,在荒漠与半荒漠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在群落中对群落影响最大。
*伴生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行程无较大控制作用但又不可或缺的植物。
在南加老师的治沙区中,以黑沙蒿为优势种,而以圆柏、金银露梅、藏龙蒿、麻黄、长柱沙参等为伴生种。
三、黑沙蒿龄数对种群的影响
野外观察黑沙蒿群落中的植株,3龄开始结实,5龄达到结实盛期,10龄后开始衰老。衰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定居的生境被固定,土壤紧实度增大,地表板结产生结皮等。
这些由黑沙蒿群落创造的不利于本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植株低矮,长势弱,残留枯枝相对增多,抵抗力减弱, 病虫害侵袭等衰退现象。据调查, 黑沙蒿寿命最长达 14 年, 超过10龄以上的株丛在沙地上已不多见。
因此一般需要稍稍剪去已枯死的上部枝条,为之后的新芽留出空间。但此工作量较大,因此一般采取播撒种子对种群的新生植物进行补充的方式。
另外,以黑沙蒿为优势种构建的群落在野外一般最多能存活10年,超过20年其重要值可降低至5%以下。
四、生态特征
黑沙蒿枝条有两类-营养枝(只长叶不开花)和生殖枝(既长叶又开花),营养枝在初霜后逐渐形成冬眠芽,翌年继续生长;生殖枝仅在当年生长,越冬以后自然枯死。黑沙蒿的植株按年龄可分为五类,即①幼苗:为当年或生长一年左右的植株,高度通常在10厘米以内;②幼龄植株:约为2年生植株,株高在10—20厘米左右;③中龄植株:约为 3年生,株高在 20厘米以上; ④成年植株:4—7年生;⑤老年植株:为 8—10年生以上的植株。黑沙蒿一般生长2—3年可开花结实;水肥条件较好时,也有当年开花结实。4—7年生的为繁殖盛期,其寿命一般为10年左右,最长可达15年。黑沙蒿具有发达的根系,以便吸取沙层中有限的水分和养分,主根一般扎深1—2米,侧根分布于50厘米左右深度的范围内。老龄时,根系分布十分扩展,据调查,天然生12龄黑沙蒿,地上部分高90厘米,冠幅170厘米,根深达350厘米,根幅达920厘米,侧根密布在0—130厘米沙层内。
黑沙蒿耐寒性强,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冬季气温达-30℃,能安全过冬。不耐涝,积水1个月,会导致死亡。黑沙蒿枝条能生出大量的不定根,特别是幼龄植株,只要沙埋不超过顶芽,便能迅速生长不定根,维持正常生活。
五、繁殖
黑沙蒿的繁殖一般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1、种子繁殖:
种子采集:黑沙蒿种子来源主要依靠在野生黑沙蒿产地采集。黑沙蒿种子于9月下旬逐渐成熟,成熟后的种子不脱落,便于采种。到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其花序逐渐枯黄并脱落,应注意及时采集。采集的方法是捊下花序,晒干,除去杂质后储藏于通风干燥处。
播撒种子:内蒙古鄂尔多斯牧民种植黑沙蒿的方法有2种,一是造好地块撒播种子,然后驱赶羊群践踏(践踏的作用是将种子踩入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芽率);另一种是用罐头筒在桶底钉孔后,装黑沙蒿挂在羊脖子上随着羊的走动播种。
2、扦插繁殖:
早春和晚秋时节,割取2-3年生的黑沙蒿枝条,长度40-80厘米,在流动沙丘迎风坡下部,每穴栽10-20根,上露5-20厘米,成活率可达60%-90%,以秋季栽植的成活率高。
*黑沙蒿一年生枝条为紫色,二年生枝条则颜色刚刚褪去,变为灰褐色。
同时,黑沙蒿还可以通过栽种的方式繁殖,但由于此法过于繁琐,故在此不进行描述。
六、引入或运用黑沙蒿用于治沙治沙的区域
1、陕西延安(治理水土流失)
2、陕西榆林(治理水与流失以及土地荒漠)
3、陕西毛乌素沙漠(治理土地沙漠化以及沙漠)
4、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土地沙漠化沙漠)
5、甘肃省民勤绿洲(防止沙漠进一步发展)
6、宁夏盐池(用于治理荒漠)附件 图片资料黑沙蒿治沙效果良好:整个黑沙蒿群落,根据次生生长的情况,推测为三年生黑沙蒿。由此可见其对沙漠的适应能力。
目前的治沙成果
目前的治沙成果(2)
目前治沙区域内出现的野生植物(野花):多年生亚麻
甘青铁线莲
列当(寄生植物,寄生在黑沙蒿根部)
银露梅
长柱沙参
中麻黄
后记 | 目前专家们青藏高原的黑沙蒿对治理沙漠的研究比较少,但是科学来自于实践嘛,希望本文能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留意,欢迎讨论留言。南加老师说治理沙漠化,要想办法种植本土植物,这样生态系统才能长久,否则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会破坏当地的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的自然协调,对生态不好。此外,要特别感谢四川农大的师生对黑沙蒿的研究,以及供稿供图。